今天(5月15日)上午,上海举行第184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。市商务委主任顾军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。来看文字摘录↓
进行商超卖场线下营业门店准备工作,做好配送寄递人员防疫保障
Q:
经济日报:市民最关心的超市卖场有多少已经恢复线下经营?另外,快递外卖配送员对保供工作很重要,也很辛苦,如何做好他们的防疫和保障工作?
A:
顾军:截至5月14日,全市12家重点连锁超市卖场企业,合计门店总数1625家,实开门店数1193家,其中,线下营业门店总数183家,线上营业门店总数1010家。全市15家重点连锁便利店企业,合计门店总数6208家,实开门店数2214家,其中,线下营业门店总数673家,线上营业门店总数1541家。目前,各区和相关企业正在进行线上营业门店恢复线下营业的准备工作。
快递外卖骑手是生活物资保供的重要力量。市商务委、市邮政管理局持续推动将配送寄递企业和人员纳入“白名单”,实施动态管理。5月14日,全市纳入“白名单”的配送寄递人员共11.8万人,其中电商平台、超市卖场、餐饮企业配送人员10.6万人,快递人员1.2万人。
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,推进做好配送寄递人员的防疫和保障:一是加强人员防疫管理。按照最新防疫要求,配送寄递人员实施“1+2”检测,即每日开展1次核酸检测和2次抗原检测。只有持有符合要求的核酸、抗原检测阴性证明和“健康码”绿码的“白名单”人员,才能生成“电子通行证”,“电子通行证”是配送寄递人员上岗的必要条件和通行凭证。通过在收发货、配送寄递等环节主动亮证查证,有效防止“带疫上岗”。
二是强化个人防护保障。从事配送寄递业务的相关企业加强配送寄递人员每日健康监测,定期发放防疫物品并进行上岗前检查,严格落实佩戴手套、面屏、口罩等个人防护要求,开展人员培训,提高个人防护意识,并做好工作场所和工具的消杀。
三是推进“配送人员驿站”建设。各区发挥酒店、园区、公共文化场所等空间作用,建设符合疫情防控要求、形式多样的“配送人员驿站”,满足配送寄递人员饮水、就餐、休息等需求,让配送人员在繁重的保供工作中感受城市温度。目前,各区已建设“配送人员驿站”267个,90%以上的驿站具备住宿功能。
动态调整有关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,有序推动外贸外资企业恢复正常经营
Q:
21世纪经济报道:最近,上海连续发布了重点外贸企业“白名单”,在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下,如何推动上海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?
A:
顾军:为进一步做好外贸外资企业的复工复产工作,市商务委制定了《重点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引(试行)》,先后发布了两批复工复产重点外贸企业“白名单”,包括货物贸易类、服务贸易类、外资总部类和口岸服务类企业共计704家,其中,第一批142家,第二批562家,第一批“白名单”中的企业已有63%复工复产,第二批“白名单”企业正在准备复工复产。第三批名单820余家也将于近日发布。
我们围绕“人能出、车能动、货能转”做好制度设计和企业服务。一是推动企业落实疫情防控要求,努力实现人员返岗。我们会同各区对“白名单”企业进行服务全覆盖,推动企业与所在地街镇或防控部门对接,按“一企一方案”原则报送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方案。同时,在商务领域启用“复工复市人员返岗电子通行证”,为企业人员返岗提供技术支持。
二是完善车辆管理机制,努力保障复工复产车辆流动需求。启用全国统一版《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》,发布《关于市商务委外贸领域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受理范围的通知》,满足外贸企业货物车辆跨省运输需求。启用外贸领域市内货物运输临时通行证,为外贸外资企业市内货物运输提供路径。此外,还启用复工复产临时通行证,为企业租用客车安排返岗人员返回单位工作提供便利。
三是聚焦难点、堵点问题,努力打通货运物流各环节。成立外贸和口岸服务工作专班,通过行业商协会等平台加强企业政策辅导,对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仓库开放、单据传递、运输时效等难点、堵点问题予以有针对性地协调推动解决。同时,发挥长三角外资企业服务联动机制作用,协调重点企业在外省市仓库的复工,打通跨区域供应链。
四是畅通沟通渠道,积极回应外资企业的关切。与驻沪领事机构、外国商协会等建立定期对话机制,加强政策解读和信息沟通,主动争取理解支持,稳定在沪外资企业发展预期。组织多场外资企业线上座谈会,会同相关部门在线上为企业提供问题解决路径,并跟踪落实问题解决情况,形成工作闭环。
下一步,我们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,动态调整有关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,有序推动外贸外资企业恢复正常经营。